光学显微镜观察血液有哪些注意事项?从样本制备到成像分析的全流程指南

点击次数:5

一、样本制备:奠定**观察的基础

抗凝剂选择与血样处理

血液样本需立即加入抗凝剂(如EDTA-K2或枸橼酸钠),避免凝血影响细胞形态。EDTA-K2适合血常规检测,而枸橼酸钠用于凝血功能测试。血样需在2小时内完成涂片,防止细胞自溶或形态改变。

涂片制备技巧

推片法:将血滴置于载玻片一端,用另一载玻片以30°-45°角缓慢推匀,形成薄层血膜。红细胞应单层分布,白细胞密度控制在每高倍视野(400×)5-10个。

干燥控制:涂片后需自然晾干,避免高温烘干导致细胞收缩或破裂。干燥不充分的样本易出现红细胞聚集,影响分类计数。

生物显微镜.png

固定与染色策略

瑞氏-吉姆萨染色:将染色液与缓冲液按1:1混合,覆盖涂片染色10-15分钟。该染色法可清晰区分白细胞类型(如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细胞质差异)。

特殊染色:对于寄生虫检测(如疟原虫),需采用吉姆萨原液染色30分钟,并结合暗场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病原体。

二、显微镜操作:从光源到成像的细节把控

光源与物镜选择

光源强度:初始观察时采用低强度光源(约30%亮度),避免荧光淬灭或细胞结构过曝。

物镜匹配:低倍镜(10×)用于全片扫描,高倍镜(40×或100×油镜)用于细胞形态分析。油镜使用需确保浸油无气泡,否则易导致图像模糊。

观察模式优化

明场观察:适用于红细胞形态分析(如大小、色素、包涵体)及血小板估计。

暗场观察:增强寄生虫(如疟原虫环状体)与背景的对比度,提升检测灵敏度。

相差观察:通过相位环调整,清晰呈现无色透明样本(如未染色血涂片中的网织红细胞)。

成像与数据记录

对焦策略:先低倍镜粗调对焦,再切换高倍镜微调。油镜使用前需确保物镜前端与载玻片接触,避免损坏镜头。

图像采集:采用4K数码成像系统,确保细胞结构(如白细胞核分叶、血小板卫星现象)清晰可辨。每例样本至少采集5个视野,涵盖不同区域。

三、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样本干燥与染色不均

原因:涂片过厚或染色时间不足。

解决:重新制备薄层涂片,延长染色时间至15分钟,并确保染色液均匀覆盖。

细胞识别困难

红细胞:注意大小、色素(如低色素红细胞)、形态(如球形红细胞)及包涵体(如豪焦小体)。

白细胞:结合细胞大小、核质比、颗粒类型(如中性粒细胞的中性颗粒)进行分类。

血小板:估计血小板数量时,需在油镜下计数10个视野,取平均值。

寄生虫漏检

疟原虫检测:采用厚薄血膜联合染色法,厚血膜提高检出率,薄血膜确认虫种。

微丝蚴检测:需在夜间采集血样,结合低倍镜慢速扫描(扫描速度≤5mm/s)。

四、安全与维护:确保设备与样本安全

生物安全处理

废弃血涂片需浸泡于84消毒液中30分钟,再按医疗废物处理。

操作过程中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样本,防止血源性病原体传播。

显微镜日常维护

物镜清洁:使用专用擦镜纸与乙醚-酒精混合液(7:3)擦拭,避免划伤镜片。

载物台校准:定期使用标准尺校验载物台移动精度,确保扫描区域准确性。

通过样本制备、显微镜操作、问题解决及安全维护的规范化流程,光学显微镜在血液观察中可实现从形态学筛查到定量分析的全面应用。这种系统化操作不仅提升了诊断效率与准确性,更为血液病研究、寄生虫检测等领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生物安全柜厂家 呼吸机出租 铁氧体供应商 雅安新闻 数字藏品